17173首页 - 免费新游 - 火爆论坛 - 游戏博客 - 游戏播客 - 百科问答 - 网游排行榜 - 网游期待榜
| 通行证 注册
吞食天地OL > > 正文
被“智化”的诸葛亮
2005-02-27           【 加入收藏 / 文章投稿 / 截图上传 / 发表评论
作者:菊花茶163
诸葛亮一向被奉为“智圣”,是中国人智慧的象征。人们形容他“才比管乐,精通易理,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胸中包罗万兵。”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影响,与其真正的形象是有差别的,正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所说:“七实三虚惑乱观者。”

历史上的诸葛亮只能算是位出色的政治家,其才能主要表现在治理国家上,晋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论他说:“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者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蜀国在他的治理下,称得上是“路不拾遗,国富民强”,真可谓是治世之良才。

诸葛亮也并不是那么多智的,很多都是后人渲染的结果。例如比较著名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史书上都未有记载。其中,最为离谱的冤假错案是他在“赤壁之役”中的地位。《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描绘成了一个神乎其神的人,成了这场战役胜败的掌握者,成了呼风唤雨的高人,而周瑜(历史上的真正主角)却成了一位小鸡肚肠的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的小角色。更为了烘托诸葛亮的形象,小说中的周瑜除了会使些阴谋诡计,大吐特吐某种红色液体外,就似乎一无用处了。还将周瑜的招牌装扮“羽扇纶巾”移花接木到诸葛亮的身上。还是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看得比较真切,一语道破了其中的伪相,他在他的著名词篇《念奴骄。赤壁怀赤壁古》中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不错,并不是诸葛赤壁。他还在词中,称扬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值得一题的是,词中并未提到诸葛亮。由此看来,在宋时人们的心理,诸葛并不比周瑜多智。

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却有着一些不智之举,最大的失误是在用人上。

最典型的是在马谡任用上。刘备临终前曾瞩附诸葛亮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而诸葛亮却不以为然,将这话当作了耳边风,任马谡为参军,每次议事通宵达旦。建兴六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以马谡为督军,在街亭对抗张邰,当时军中的魏延、吴壹等人都认为不可,赞同以宣令为先锋最适合,诸葛亮却力排众议,专断独行,从而导致了街亭之失,以大败收场。

此后,为了掩饰过失,诸葛亮上表自贬,并在掉下鳄鱼泪的同时,斩了马谡。这使得本来就人才不多的蜀国,更是雪上加霜。战前斩将,乃是兵家之大忌,而诸葛亮却为之。马谡之才,在于参议军事,(在平孟获时,就曾提出以攻心为上的策略,)而并非是独挡一面。若还能继续在军中效力,会有不少出色的建议,走到这一步只能说是诸葛亮任人不明。

最可惜的要算是魏延。魏延曾“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而行事过分谨慎的葛亮却“制而不许。”倘若此计能成行,未必不能成事。在调解魏延与杨仪两人,誓如水火的关系上,诸葛亮也未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只是“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诸葛亮死后,二人为了“代亮秉政”越闹越僵,相互攻击,到头来“不便背叛”的魏延以反叛的罪名被夷了三族。这也使得无大将的蜀中,只好以廖化来充先锋了。

姜维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国演义》上是把他写成了诸葛亮自己亲选的在蜀中的接班人来,地位虽有所提高,但基本上符合史实的。诸葛亮曾在给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的书信中写道:“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以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而事实上呢,姜维在军事上屡次为邓艾所破,策反钟会也因谋划不密而告失败,只是“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最终还得了个“陨毙”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关羽。关羽的骄傲自满,为世人所知。他也因此,最后兵败麦城。对于他的这一点,作为丞相的诸葛亮,并不加以制止,反而对其变本加厉的大送高帽。马超降备后,关羽曾写书给葛亮:“超人才可比谁?”诸葛亮为讨好关羽,回书道:“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于益德并驾其驱,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初看时还以为很有道理,避免了武将间的直间冲突,缓和了气氛,细想一下,这些言词未免过于肉麻,大骄了关羽之心。一个国家的丞相都如此恭维一位武将,其他人则可想而知了。这使得关羽身边是根本听不到真话的,都是些和谀奉承之词。处在这样环境中的关羽,怎能不“骄兵必败”呢?

“兵出祁山”更是一种失误之举。明知不可以为而为之,无异于螳臂当车。诸葛亮本身“性长于巧思,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却偏偏独领三军,做这劳民伤财之事,并是以己之短,对司马懿之长,不败才怪呢?出祁山的结果,只能是兵力越来越弱,国库越来越空虚。这也反映出了诸葛亮刚愎自用的一面,这也是自比管乐的诸葛亮不如前者的体现。毕竟,“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不信这个邪的诸葛亮,最后也只好落得个“秋风五丈原”了。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对刘禅言道:“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注定了刘禅这一生必将无所作为,一直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中,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被圈在皇宫里、由好吃好喝供奉着的“儿皇帝”。诸葛亮的权力也从此达到顶峰,虽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却是所有的政事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说得好听点,“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说得难听点,“独揽大权,把持朝政”。说穿了,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从其《出师表》中可看出端倪。诸葛亮在表中提议刘禅“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郭悠之、费�t、董允),然后施行……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向宠),必能使……”,一副发号施令的样子,让刘禅听命于他所中意的臣子,进一步说,就是要让刘禅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不放过。这种环境造就下的阿斗,也只能是“乐不思蜀”的低能儿。所以说并不是阿斗扶不起,而是有人并不想把他扶起。同样是,如此行事的曹操却被人骂为“乱世奸雄”。真可谓:“此一事焉彼一事焉!”

诸葛亮一人“事无巨细,身必躬亲,”这使得手下的人只会听命令办事,而不能独立成事。这也就限制了人才的发展,造成了人才空缺,这与刘备时期人才济济的局面,已不可同日而语了。诸葛亮在时由他维持着,这一现象还不明显,到了三国后期,由其是他死后,蜀国就出现了极大的“人才空洞”,要将才无将才,要帅才无帅才。与其他两国不断的人才涌现,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三国中,蜀国是最先灭亡的,这与其缺乏人才是不无关系的。而追根溯源,始作俑者只能是诸葛亮。

“人无完人,金无足金。”诸葛亮也是人,他也有他平庸的一面。他就是他,一个治世奇才,一个政治家,但不是军事家,也不是智谋家。我们不需对他有过多的崇拜,更不用把他当成某种象征。

关键字:

相关链接

http://ts.17173.com/xinqing/dpsg.shtml

游戏截图
用户: 匿名
史上最强的拼音输入法 下载>>>
评论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