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首页 - 免费新游 - 火爆论坛 - 游戏博客 - 游戏播客 - 百科问答 - 网游排行榜 - 网游期待榜
| 通行证 注册
吞食天地OL > > 正文
太史慈正传
2005-02-28           【 加入收藏 / 文章投稿 / 截图上传 / 发表评论
作者:翔锋
三国中,能征善战者数不胜数。能百步穿杨者呢?据不完全统计,有辕门射戟的吕布,有江中射帆接应诸葛亮的赵云,还有么?有也,就是江东神射手太史慈了。

太史慈(165――206),字子义,见名思人――虽然这种做法不是辩证唯物的,但是放在太史慈身上却是正确的――他的确是个“信义之人”。何以见得?请闻之。

一、避祸辽东

太史慈是东莱郡(今山东掖县)黄县人氏,身高七尺七寸(比赵云矮三寸,按:汉制之一尺并没有如今的一尺长,据史学家范文澜所言,汉制一尺约相当于现在的七寸,当时的七尺七寸,即现在的5.39尺,按1尺约33厘米计,即177.78厘米,比我高得很啊,呵呵),并且,“美须髯”,与关公一样的啊,但是我们在连环画里看到的太史慈,与周郎一般,很英俊呢!子义少而好学,早年在本郡做一小官员,相当于现今的公务员吧,领工资的。那时他父亲已去世,与老母同住,尚未娶亲。他有一绝活,就是射箭了。但是,并没有伯乐“异之”,很是可惜哦。太史慈就是这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公务繁多,生活很是单调。如果日子就这么过去的话,我们将看不到日后的神勇大将太史慈了。

终于,命运之神光顾他了,一件事改变了太史慈的命运。

东汉末年,百事俱废,州与郡之间往往多矛盾,这两种权力机构到如今还是颇令人头痛的,既非统属关系,又不是平衡关系,所以两者有矛盾时,就要上报中央了。中央为十常侍把持着,对这些不利于己的事情根本不愿理会。于是作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州郡有矛盾,上书中央的,谁的奏章先到达就以谁为是,迟到的则为非。看官,如果权力中心有一天也发生如此这般的“趣事”,是否**了呢?

这次就是这样了,州郡有隙,州府的奏章已经送去京都洛阳了,郡守的奏章还没有启行,当时的郡守担心会落后于州府,于是问自己的部下谁愿意追赶州府的奏章,争取早一步到达中央。机会来了,太史慈应声而出。郡守大喜,就把任务交给了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青年人。

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太史慈终于到了洛阳。就在他刚刚下马,走向公车门的时候――哦,看来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公车门”了,一千多年后的晚清有“公车上书”,乃是谓上京应试的考生举人之类。但,在汉朝,公车,是一官署名,但我一时又不能考究出是什么衙门,那就权且当它是中央官员办公的地方吧,因为可以坐公家车去办公的,应该是官员无疑了吧――就看到州府的投奏章的人在门前等候宣召。

太史慈如何做了?

他很绝啊,只见他大摇大摆的走上前,张口就问:“你是哪里来的?”态度相当的傲慢,一副京官的样子。

那人吓得弯腰弓背,连看也不敢看眼前之人,他口怔怔地报上了名号。太史慈把手一伸,问:“奏章呢?”

那人以为太史慈会看看奏章,之后说不定会为自己通传,而且,说不定这就是里面的大官,所以他想也没想就把奏章递了过去。

“所奏何事?”太史慈在眼睛朝天地说。

那人连忙把自己主子千叮嘱万叮嘱的话说了一遍。

太史慈还没有听完,忽地掏出一把利刃!那人吓坏了,以为太史慈将对他不利!但是太史慈三下两下就把手中的奏章挑刺毁灭了!

厉害吧!这就是太史慈了:就算先来一步又如何?现在奏章都给他毁了,“死”无对证了!

“哎呀!”那人这才明白,连连跺脚,跳着大叫起来,“有人毁坏我的奏章了!我要告你!你必定是东莱郡的使者了!”

太史慈微微笑,跟他一起走进中央府第,忽而,他说:“如果你不给奏章我,我就不会弄坏它了。现在,我和你福祸相同了:丢失了奏章,你要负责,弄坏奏章,我也有罪。不如你我一起悄悄的逃走吧?或者能走脱的,否则你我都要受罚坐牢啊。”“啊?你弄坏我的奏章,你已经心满意足了,成功了,你还要想着逃走?”那人不解地问。

“我当初受命来洛阳,只不过是看看州府的奏章报上去了没有。但我太过分了,把你的奏章也毁了,就算我现在回去,也会受到责罚的,所以,不如你我一起走吧。”太史慈如此说。

那人想了想,认为太史慈说得对。于是,这两个信差就一起逃走了。但是,出了洛阳后,太史慈却马上返回把郡守的奏章送了上去――更绝!

州府大人听到自己的使者逃了,就再派人送奏章去洛阳。可是,太史慈早就把郡守的奏章报上去了。中央不再理会州府之辞了。

太史慈由此得名。

但是,他就得罪了州府大人,他担心会受到暗算,于是,抛家逃亡,避祸辽东。

二、都昌解围

太史子义的名气传来传去,北海相孔融听到了。这个孔融就是我们小时候听到的让梨的那个孔融了,据说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小时候有让梨的故事,长大后,能文能诗,为北海相。他很是惊奇太史慈的聪明机智,探访到他还有老母亲在老家,于是几次命人去探望,还馈赠了不少东西。当时,山东一带黄巾为患,孔融出兵剿匪,屯军都昌(即今山东省昌邑县),结果反被黄巾所围。刚好,太史慈从辽东回到家里,老母亲告诉他:“你和北海相素来不相识,但是你不在家时,他经常来照顾我。现在,他被黄巾贼所困,你应该去帮帮他啊!”太史慈在家里逗留了三天,就赶去都昌了。他是独自一人徒步走去的啊,不可谓不真诚,不可谓不勇敢啊。

碰巧,黄巾贼那时的包围圈还不是很严密,所以他在晚上乘着夜色,入到都昌,见了孔融后,马上就请求给他带兵出战。无奈孔融说:“现在敌人包围很严密,大家都认为暂时不可战胜,你虽然英勇,够壮,但是,这样出战能取胜吗?士气已被夺了啊!”孔融不听,他在等待救兵。但是却没有救兵来,而包围圈越来越逼近城池了。孔融这才急急忙忙地想通告平原相刘备,求他解救自己。

可是,城中人却没有办法出去求救。太史慈自己请求外出去求救。他对孔融说:“当初使君对我的母亲很是周到,老母感激你的恩德,叫我来这里帮忙。设若我真的是有用的话,那么我在这里应该也能做点事的。现在大家都说不可战胜贼人,如果我也赞同这种言论,那么,我不知道你是看中我那些地方了,我也不懂母亲叫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大人,现在事情已经很危急了,希望你不要怀疑吧!”

孔融同意了。于是,太史慈就开始行动。

第二天刚刚天亮,子义背挂一张强弓,带了两名骑兵,每人带着一个箭的(所谓箭的,就是箭靶也),出了城门。城外的敌人很是惊骇,兵马齐出,准备迎战。但是子义却骑马到了城墙的护城河河床上,把两个箭靶竖起来。然后,弯弓如满月,“嗖”、“嗖”、“嗖”地射起箭来。一会儿,太史慈就把箭射完了。他带着两名骑兵又进入城去了。下一天清晨他又这样射箭。包围的敌军就没有再惊骇了,有的躺着看,有的远远地站着。太史慈又把箭靶竖起来,然后又射,射完又回城里去。又下一天,太史慈同样出城。敌人不再起来了,没有人理会他。于是,太史慈策马前冲!等到贼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太史慈已经冲进了军营!只见他拉强弓,弦响处,贼人无不应弦而倒!神箭手例不虚发!敌人再也不敢追赶了,于是,太史慈就到了平原县。

刘备遣精兵三千随太史慈救助孔融,都昌之围遂解。

三、大战孙策

都昌解围后,太史慈的名声更盛了。扬州刺史刘繇是他的同乡,太史慈从辽东回来之后,一直都没有时间去拜访这位老乡。现在他就渡江到曲阿去见刘繇了。刘繇是皇族出身,他的祖上是一个皇爷,自幼有俊才,他父亲曾经被贼人劫持**,他想办法解救了父亲,所以由此出名。

太史慈见了刘繇之后,还没有离开,江东的孙策就来攻打曲阿了。

这个被称为“孙郎”的少年将军不是谁人,他的来历很不简单。孙策的父亲就是当年在虎牢关大战董卓大将华雄的破虏将军孙坚。孙坚死后,其子孙策想尽办法从袁术处领来一支军队,渡过长江,向江东进军,欲打开一片天下。这次他就出兵来曲阿了。

有人建议刘繇任命太史慈为大将,拒战孙策。但是刘繇说:“如果我用子义为大将军,许子将会笑话我的。”许子将是谁?原来在东汉末年,流行一种现象,就是一些自以为名士的学者把世上一些出名的人罗列出来,进行排名,每个月进行一次,称之为“月旦评”――这个类似于现在娱乐界的什么音乐金曲排行榜。许劭(字子将)就是一个专门议论天下名士的预言家。他也曾评议过曹操,说曹孟德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现在刘繇这么说,表示他看不起太史慈,因为他没有听过许子将对太史慈的评议。

看看啊,太史慈也太不走运了,前面的孔融如此看重他,他却没有留下来,可能他认为老乡更好吧,但是他的老乡就是没有重用他!

刘繇只是叫他去执行巡逻任务。太史慈带着几个骑兵,在曲阿城外巡来巡去,刘繇也太过大材小用了吧。

我们又想起一件事了,就是太史慈在都昌突围向平原相刘备求救的时候,刘备也没有看重这位将士,真是失之交臂了。

这天,太史慈也像往常那样,自己一个人骑着马去巡逻敌情,走着走着,就来到了神亭这个地方。

也该发生事情了,突然之间,太史慈劈脸就遇到孙策!

孙策当时带着十三个人,这些人不是一般的士兵,而是孙坚当年留下来的勇将韩当、黄盖等人!个个都是勇士啊!但是,太史慈不认识这些人,他就只认识孙策,于是――《三国演义》里有精彩的描写,与史书上的记载无二――孙策一枪刺中太史慈的坐骑,并且紧紧抓住太史慈背后的手戟――各位看官,罗贯中也没有说慌啊,太史慈就使用这种武器的――太史慈呢,他抢了孙策的头盔!一如《三国演义》所说。

韩当、黄盖等人纷纷赶到,刘繇的军队也赶来,于是双方也就罢休了。

只是,即便如此,刘繇也是没有看重太史慈!很是和甘宁一样的命运啊。

四、识英雄重英雄

刘繇当然就失败了,太史慈也被孙策的军队俘获了。

但是,我们看到了,正是由于这个孙策,才有后来的太史慈!伯乐终于出现了!

孙策看到太史慈,马上就亲自过来把他的绳索解开,拉着他的手,笑着说:“仁兄,你还记得神亭之战吗?如果那时我被你抓住,会是怎样呢?”――啊,这就是孙伯符(孙策字伯符)!他的话语很简单,意思是说,如果当初我孙策被你抓住了,你会像我这样对我吗?

子义说什么呢?他说:“不知道啊。”

孙策听后大笑:“今后我的事业,就和子义兄共同完成了!我听闻仁兄当初为太守劫州府的奏章,赶赴北海相助孔文举(文举,孔融字),向刘玄德请救兵,都是烈义之举,你是天下难得的智士也!只是所托非人。从前的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依旧重用管仲。我就是你知己,不必担心。呵呵!”说完又笑了。

接着,安排太史慈工作,回到吴郡后,马上分派了军士给他,并拜为折冲中郎将。

士为知己者死,太史慈终于遇到伯乐,所以,可以想见他的内心是如何的感激孙策的重用之恩了。

当时,刘繇已死,部众离散,孙策即派太史慈前往诸地,抚慰招降散兵。关于这一段故事,《三国演义》里有“立竿见影”的记载。史书《吴历》上也有记载,不过裴松之认为《吴历》所记不当,他认为陈寿的记载比较恰当,所以我们就引用陈寿的记载。

孙策的左右都认为太史慈一去必然不会再回来。孙策说:“子义舍弃我,他投靠谁人呢?”意思即其他的泛泛之辈根本不会重用太史慈,只有他孙策是真正赏识他,太史慈终于找到重英雄之人,他不会就此而去的。于是,孙策摆下酒席,饯送子义。孙策拉着太史慈的手腕,问他:“何时能够回来?”太史慈说:“不过六十日。”结果呢,果然按时回来了。并且还带回许多情报,孙策就根据这些情报和资料,平定了豫章郡。

当时,孙策的死敌荆州刘表的侄子刘磐,骁勇善战,经常侵扰江东的於艾、西安诸县。于是孙策分置了海�e、建昌等六个行政县,用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指挥诸将抗拒刘磐。几场仗下来,刘磐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

太史慈是个神射手,百发百中,这是史书上确有记载的。他曾经跟从孙策征讨麻保山贼,贼人在军营里沿着城楼边走边骂,并且用手扶着城楼的柱子,实在太可恶了,太史慈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正好射中那只手,并且把手紧紧地钉在柱子上!好箭法!营外万人无不拍掌叫好!曹操听到他的名声后,立即写了封信(他是想招为己用啊),然后,用竹箱子装着,派人送给太史慈,但是道路不通,使者只好又把箱子带回去了。

自古英雄多薄命,想不到孙策被人暗杀,也和他的父亲孙坚一样,死于箭下!孙权统事,以太史慈能抵制刘磐,于是把江东以南的军事委托于他来办理。

建安十一年(即206年),太史慈卒。关于他的死,《三国演义》安排了一场战事,赤壁之战后,孙权率众攻合肥。太史慈命下人戈定潜入城中,伺机作反,与城外吴兵相呼应。但是,守将张辽平定城内作乱的戈定后,决定将计就计,将城门打开,诱吴兵上当。太史慈以为戈定得手,挺枪纵马而入。城中万箭齐发,太史慈措手不及,已中数箭!吴兵将其救回后,伤重而死!

一代神箭手,毕竟箭下亡,呜呼!

不过,这是虚假的,为何?很简单,太史慈死于建安十一年,即公元206年,那时候,赤壁之战还没有开始呢!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亦即公元208年。而《三国演义》上说的孙权攻合肥是发生在赤壁战后,那时侯,太史慈已经去世了。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这员大将死得很惨,其实,他是正常死亡。

卒年四十一。

太史慈临终时说了句名言壮语,相信《三国演义》就是根据这句话安排了上面的一场战事的,他说:“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是为东吴大将太史慈记。
三国中,能征善战者数不胜数。能百步穿杨者呢?据不完全统计,有辕门射戟的吕布,有江中射帆接应诸葛亮的赵云,还有么?有也,就是江东神射手太史慈了。
太史慈(165――206),字子义,见名思人――虽然这种做法不是辩证唯物的,但是放在太史慈身上却是正确的――他的确是个“信义之人”。何以见得?请闻之。

一、避祸辽东

太史慈是东莱郡(今山东掖县)黄县人氏,身高七尺七寸(比赵云矮三寸,按:汉制之一尺并没有如今的一尺长,据史学家范文澜所言,汉制一尺约相当于现在的七寸,当时的七尺七寸,即现在的5.39尺,按1尺约33厘米计,即177.78厘米,比我高得很啊,呵呵),并且,“美须髯”,与关公一样的啊,但是我们在连环画里看到的太史慈,与周郎一般,很英俊呢!子义少而好学,早年在本郡做一小官员,相当于现今的公务员吧,领工资的。那时他父亲已去世,与老母同住,尚未娶亲。他有一绝活,就是射箭了。但是,并没有伯乐“异之”,很是可惜哦。太史慈就是这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公务繁多,生活很是单调。如果日子就这么过去的话,我们将看不到日后的神勇大将太史慈了。

终于,命运之神光顾他了,一件事改变了太史慈的命运。

东汉末年,百事俱废,州与郡之间往往多矛盾,这两种权力机构到如今还是颇令人头痛的,既非统属关系,又不是平衡关系,所以两者有矛盾时,就要上报中央了。中央为十常侍把持着,对这些不利于己的事情根本不愿理会。于是作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州郡有矛盾,上书中央的,谁的奏章先到达就以谁为是,迟到的则为非。看官,如果权力中心有一天也发生如此这般的“趣事”,是否**了呢?

这次就是这样了,州郡有隙,州府的奏章已经送去京都洛阳了,郡守的奏章还没有启行,当时的郡守担心会落后于州府,于是问自己的部下谁愿意追赶州府的奏章,争取早一步到达中央。机会来了,太史慈应声而出。郡守大喜,就把任务交给了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青年人。

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太史慈终于到了洛阳。就在他刚刚下马,走向公车门的时候――哦,看来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公车门”了,一千多年后的晚清有“公车上书”,乃是谓上京应试的考生举人之类。但,在汉朝,公车,是一官署名,但我一时又不能考究出是什么衙门,那就权且当它是中央官员办公的地方吧,因为可以坐公家车去办公的,应该是官员无疑了吧――就看到州府的投奏章的人在门前等候宣召。

太史慈如何做了?

他很绝啊,只见他大摇大摆的走上前,张口就问:“你是哪里来的?”态度相当的傲慢,一副京官的样子。

那人吓得弯腰弓背,连看也不敢看眼前之人,他口怔怔地报上了名号。太史慈把手一伸,问:“奏章呢?”

那人以为太史慈会看看奏章,之后说不定会为自己通传,而且,说不定这就是里面的大官,所以他想也没想就把奏章递了过去。

“所奏何事?”太史慈在眼睛朝天地说。

那人连忙把自己主子千叮嘱万叮嘱的话说了一遍。

太史慈还没有听完,忽地掏出一把利刃!那人吓坏了,以为太史慈将对他不利!但是太史慈三下两下就把手中的奏章挑刺毁灭了!

厉害吧!这就是太史慈了:就算先来一步又如何?现在奏章都给他毁了,“死”无对证了!

“哎呀!”那人这才明白,连连跺脚,跳着大叫起来,“有人毁坏我的奏章了!我要告你!你必定是东莱郡的使者了!”

太史慈微微笑,跟他一起走进中央府第,忽而,他说:“如果你不给奏章我,我就不会弄坏它了。现在,我和你福祸相同了:丢失了奏章,你要负责,弄坏奏章,我也有罪。不如你我一起悄悄的逃走吧?或者能走脱的,否则你我都要受罚坐牢啊。”“啊?你弄坏我的奏章,你已经心满意足了,成功了,你还要想着逃走?”那人不解地问。

“我当初受命来洛阳,只不过是看看州府的奏章报上去了没有。但我太过分了,把你的奏章也毁了,就算我现在回去,也会受到责罚的,所以,不如你我一起走吧。”太史慈如此说。

那人想了想,认为太史慈说得对。于是,这两个信差就一起逃走了。但是,出了洛阳后,太史慈却马上返回把郡守的奏章送了上去――更绝!

州府大人听到自己的使者逃了,就再派人送奏章去洛阳。可是,太史慈早就把郡守的奏章报上去了。中央不再理会州府之辞了。

太史慈由此得名。

但是,他就得罪了州府大人,他担心会受到暗算,于是,抛家逃亡,避祸辽东。

二、都昌解围

太史子义的名气传来传去,北海相孔融听到了。这个孔融就是我们小时候听到的让梨的那个孔融了,据说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小时候有让梨的故事,长大后,能文能诗,为北海相。他很是惊奇太史慈的聪明机智,探访到他还有老母亲在老家,于是几次命人去探望,还馈赠了不少东西。当时,山东一带黄巾为患,孔融出兵剿匪,屯军都昌(即今山东省昌邑县),结果反被黄巾所围。刚好,太史慈从辽东回到家里,老母亲告诉他:“你和北海相素来不相识,但是你不在家时,他经常来照顾我。现在,他被黄巾贼所困,你应该去帮帮他啊!”太史慈在家里逗留了三天,就赶去都昌了。他是独自一人徒步走去的啊,不可谓不真诚,不可谓不勇敢啊。

碰巧,黄巾贼那时的包围圈还不是很严密,所以他在晚上乘着夜色,入到都昌,见了孔融后,马上就请求给他带兵出战。无奈孔融说:“现在敌人包围很严密,大家都认为暂时不可战胜,你虽然英勇,够壮,但是,这样出战能取胜吗?士气已被夺了啊!”孔融不听,他在等待救兵。但是却没有救兵来,而包围圈越来越逼近城池了。孔融这才急急忙忙地想通告平原相刘备,求他解救自己。

可是,城中人却没有办法出去求救。太史慈自己请求外出去求救。他对孔融说:“当初使君对我的母亲很是周到,老母感激你的恩德,叫我来这里帮忙。设若我真的是有用的话,那么我在这里应该也能做点事的。现在大家都说不可战胜贼人,如果我也赞同这种言论,那么,我不知道你是看中我那些地方了,我也不懂母亲叫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大人,现在事情已经很危急了,希望你不要怀疑吧!”

孔融同意了。于是,太史慈就开始行动。

第二天刚刚天亮,子义背挂一张强弓,带了两名骑兵,每人带着一个箭的(所谓箭的,就是箭靶也),出了城门。城外的敌人很是惊骇,兵马齐出,准备迎战。但是子义却骑马到了城墙的护城河河床上,把两个箭靶竖起来。然后,弯弓如满月,“嗖”、“嗖”、“嗖”地射起箭来。一会儿,太史慈就把箭射完了。他带着两名骑兵又进入城去了。下一天清晨他又这样射箭。包围的敌军就没有再惊骇了,有的躺着看,有的远远地站着。太史慈又把箭靶竖起来,然后又射,射完又回城里去。又下一天,太史慈同样出城。敌人不再起来了,没有人理会他。于是,太史慈策马前冲!等到贼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太史慈已经冲进了军营!只见他拉强弓,弦响处,贼人无不应弦而倒!神箭手例不虚发!敌人再也不敢追赶了,于是,太史慈就到了平原县。

刘备遣精兵三千随太史慈救助孔融,都昌之围遂解。

三、大战孙策

都昌解围后,太史慈的名声更盛了。扬州刺史刘繇是他的同乡,太史慈从辽东回来之后,一直都没有时间去拜访这位老乡。现在他就渡江到曲阿去见刘繇了。刘繇是皇族出身,他的祖上是一个皇爷,自幼有俊才,他父亲曾经被贼人劫持**,他想办法解救了父亲,所以由此出名。

太史慈见了刘繇之后,还没有离开,江东的孙策就来攻打曲阿了。

这个被称为“孙郎”的少年将军不是谁人,他的来历很不简单。孙策的父亲就是当年在虎牢关大战董卓大将华雄的破虏将军孙坚。孙坚死后,其子孙策想尽办法从袁术处领来一支军队,渡过长江,向江东进军,欲打开一片天下。这次他就出兵来曲阿了。

有人建议刘繇任命太史慈为大将,拒战孙策。但是刘繇说:“如果我用子义为大将军,许子将会笑话我的。”许子将是谁?原来在东汉末年,流行一种现象,就是一些自以为名士的学者把世上一些出名的人罗列出来,进行排名,每个月进行一次,称之为“月旦评”――这个类似于现在娱乐界的什么音乐金曲排行榜。许劭(字子将)就是一个专门议论天下名士的预言家。他也曾评议过曹操,说曹孟德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现在刘繇这么说,表示他看不起太史慈,因为他没有听过许子将对太史慈的评议。

看看啊,太史慈也太不走运了,前面的孔融如此看重他,他却没有留下来,可能他认为老乡更好吧,但是他的老乡就是没有重用他!

刘繇只是叫他去执行巡逻任务。太史慈带着几个骑兵,在曲阿城外巡来巡去,刘繇也太过大材小用了吧。

我们又想起一件事了,就是太史慈在都昌突围向平原相刘备求救的时候,刘备也没有看重这位将士,真是失之交臂了。

这天,太史慈也像往常那样,自己一个人骑着马去巡逻敌情,走着走着,就来到了神亭这个地方。

也该发生事情了,突然之间,太史慈劈脸就遇到孙策!

孙策当时带着十三个人,这些人不是一般的士兵,而是孙坚当年留下来的勇将韩当、黄盖等人!个个都是勇士啊!但是,太史慈不认识这些人,他就只认识孙策,于是――《三国演义》里有精彩的描写,与史书上的记载无二――孙策一枪刺中太史慈的坐骑,并且紧紧抓住太史慈背后的手戟――各位看官,罗贯中也没有说慌啊,太史慈就使用这种武器的――太史慈呢,他抢了孙策的头盔!一如《三国演义》所说。

韩当、黄盖等人纷纷赶到,刘繇的军队也赶来,于是双方也就罢休了。

只是,即便如此,刘繇也是没有看重太史慈!很是和甘宁一样的命运啊。

四、识英雄重英雄

刘繇当然就失败了,太史慈也被孙策的军队俘获了。

但是,我们看到了,正是由于这个孙策,才有后来的太史慈!伯乐终于出现了!

孙策看到太史慈,马上就亲自过来把他的绳索解开,拉着他的手,笑着说:“仁兄,你还记得神亭之战吗?如果那时我被你抓住,会是怎样呢?”――啊,这就是孙伯符(孙策字伯符)!他的话语很简单,意思是说,如果当初我孙策被你抓住了,你会像我这样对我吗?

子义说什么呢?他说:“不知道啊。”

孙策听后大笑:“今后我的事业,就和子义兄共同完成了!我听闻仁兄当初为太守劫州府的奏章,赶赴北海相助孔文举(文举,孔融字),向刘玄德请救兵,都是烈义之举,你是天下难得的智士也!只是所托非人。从前的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依旧重用管仲。我就是你知己,不必担心。呵呵!”说完又笑了。

接着,安排太史慈工作,回到吴郡后,马上分派了军士给他,并拜为折冲中郎将。

士为知己者死,太史慈终于遇到伯乐,所以,可以想见他的内心是如何的感激孙策的重用之恩了。

当时,刘繇已死,部众离散,孙策即派太史慈前往诸地,抚慰招降散兵。关于这一段故事,《三国演义》里有“立竿见影”的记载。史书《吴历》上也有记载,不过裴松之认为《吴历》所记不当,他认为陈寿的记载比较恰当,所以我们就引用陈寿的记载。

孙策的左右都认为太史慈一去必然不会再回来。孙策说:“子义舍弃我,他投靠谁人呢?”意思即其他的泛泛之辈根本不会重用太史慈,只有他孙策是真正赏识他,太史慈终于找到重英雄之人,他不会就此而去的。于是,孙策摆下酒席,饯送子义。孙策拉着太史慈的手腕,问他:“何时能够回来?”太史慈说:“不过六十日。”结果呢,果然按时回来了。并且还带回许多情报,孙策就根据这些情报和资料,平定了豫章郡。

当时,孙策的死敌荆州刘表的侄子刘磐,骁勇善战,经常侵扰江东的於艾、西安诸县。于是孙策分置了海�e、建昌等六个行政县,用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指挥诸将抗拒刘磐。几场仗下来,刘磐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

太史慈是个神射手,百发百中,这是史书上确有记载的。他曾经跟从孙策征讨麻保山贼,贼人在军营里沿着城楼边走边骂,并且用手扶着城楼的柱子,实在太可恶了,太史慈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正好射中那只手,并且把手紧紧地钉在柱子上!好箭法!营外万人无不拍掌叫好!曹操听到他的名声后,立即写了封信(他是想招为己用啊),然后,用竹箱子装着,派人送给太史慈,但是道路不通,使者只好又把箱子带回去了。

自古英雄多薄命,想不到孙策被人暗杀,也和他的父亲孙坚一样,死于箭下!孙权统事,以太史慈能抵制刘磐,于是把江东以南的军事委托于他来办理。

建安十一年(即206年),太史慈卒。关于他的死,《三国演义》安排了一场战事,赤壁之战后,孙权率众攻合肥。太史慈命下人戈定潜入城中,伺机作反,与城外吴兵相呼应。但是,守将张辽平定城内作乱的戈定后,决定将计就计,将城门打开,诱吴兵上当。太史慈以为戈定得手,挺枪纵马而入。城中万箭齐发,太史慈措手不及,已中数箭!吴兵将其救回后,伤重而死!

一代神箭手,毕竟箭下亡,呜呼!

不过,这是虚假的,为何?很简单,太史慈死于建安十一年,即公元206年,那时候,赤壁之战还没有开始呢!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亦即公元208年。而《三国演义》上说的孙权攻合肥是发生在赤壁战后,那时侯,太史慈已经去世了。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这员大将死得很惨,其实,他是正常死亡。

卒年四十一。

太史慈临终时说了句名言壮语,相信《三国演义》就是根据这句话安排了上面的一场战事的,他说:“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是为东吴大将太史慈记。

关键字:

相关链接

http://ts.17173.com/xinqing/dpsg.shtml

游戏截图
用户: 匿名
史上最强的拼音输入法 下载>>>
评论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热点标签:
新闻 标题 栏目 文章 图片 链接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

404页面_17173.com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站

新游期待排行榜

排名 游戏 票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