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国战略
|
三国的战略: |
|||
蜀国:蜀国虽是三 维北伐,蜀国一直以攻 |
国中最弱的国家,但亦 方的身份出现在三国当 |
是三国中最为活跃的国 中。这取决于蜀国的地 |
家。从诸葛亮北伐到姜 利与战略。 |
在地利方面,蜀国 由于山隘众多,而且防 |
在三国中占绝对优势。 线较短,用于防守的兵 |
虽然蜀国国小地偏,却 力因此大大减少了,这 |
有着良好的防守地形。 有利于蜀国进行北伐。 |
在蜀国战略方面, 上当然要与“谋反”的 方针与社会舆论上都指 这造成蜀国一定会以攻 |
可以以“以攻为守”来 魏国对抗。因此,就算 向魏国,所以在舆论上 方的身份出现在三国当 |
进行概括。蜀国自称是 蜀国在蒋费时期没有进 蜀国仍然以汉室正统为 中。 |
汉室正统,在正统舆论 行北伐,但是由于国政 口号对魏国发动攻击。 |
蜀国地小国偏,平 维持现状,差距只会越 的发展速度减缓,使双 伐采谨慎态度的一个很 的差距扩大的速度进一 为己任。败了,也不要 亮北伐采这种态度,因 的方针。在对吴方面, 持可说是献出了宝贵的 |
原较少,相对来说,发 来越大。因此蜀国必须 方差距扩大的速度放缓 重要的因素。胜了,能 步放缓,而且也算是顺 紧。因为北伐采取谨慎 此不接受魏延子午谷之 蜀国采取联和的方针。 力量。 |
展空间远远不及魏国。 不断进行谨慎的北伐, ,以便蜀国生存下来。 扩大骚扰面积,使魏国 应了蜀国的国政方针与 态度,因此不会有很大 计绝对是正确的。在对 东联吴国,北扰魏国, |
如果两国都互不侵犯, 骚扰魏国边境,使魏国 其实这应该是诸葛亮北 派出更多部队,使双方 社会舆论,以光复汉室 的损失。就是因为诸葛 魏方面,蜀国采取骚扰 蜀国为三分的形成与维 |
其实说真的,蜀国 呢?诸葛亮的这个“以 国的确在这个战略方针 十分成功。诸葛亮的这 扩大速度,还放缓了统 的这种战略可以说是害 |
无论如何,也难以避免 攻为守”的战略,就是 的带动下活了43年, 种“以攻为守”的自保 一的速度,放缓了我国 国害民的。 |
灭亡的命运,但是怎么 为了使蜀国活得更长久 仅仅比魏国的46年短 战略虽然成功了,不但 正常应有的发展速度。 |
才能使蜀国活得更长久 而设的。事实证明,蜀 了三年,诸葛亮的战略 放缓了魏蜀双方差距的 在一定程度上,诸葛亮 |
吴国:因为三国鼎 的身份出现。因此,在 |
立时的战争多以蜀魏之 三分天下之势的形成与 |
间的正统战为主,吴国 维持这段历程中,吴国 |
在三国中一般以中间人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吴国在地利上虽说 于占据了长江中下游, 魏国与吴国只有一水之 力占了国内兵力的大部 然吴蜀是盟国,但是双 很大的障碍与隔膜。两 ,两国的邦交一触即破 采取左右逢源的战略, |
是占了长江之险,但是 因此防线拉得很长。防 隔,对吴国的威胁可想 分。加上上游有蜀国占 方的交往建立在利益之 国邦交的维持,完全是 。面对这种既有魏国虎 以便使吴国能在三国中 |
长江这条防线并没有为 线越长,敌人可钻的空 而知。由于这个原因, 据顺江而下之便,对吴 上,并不稳固。荆州问 建立在强魏压境的基础 视眈眈,又有蜀国貌合 生存下来。 |
吴国带来多大好处。由 隙就相对增多。强大的 吴国用于沿岸防守的兵 国的威胁是很大的。虽 题更为两国交往带来了 上,只要强魏不再强大 神离的局面,吴国只好 |
吴国战略,可以以 位,相对来说,战争的 因此吴国在战略上必须 的同时捡便宜,捞油水 主要体现在荆州问题上 与蜀国重归于好,抵抗 付魏蜀二国中采取这种 。 |
“左右逢源”为概括。 威胁较小。但是由于无 采取“左右逢源”的战 。这间接造就了三分之 。吴国在荆州问题首先 魏国。可以说,这是吴 “左右逢源”的战略, |
吴国虽然在魏蜀正统争 论魏赢还是蜀赢,都必 略,使魏蜀的发展受阻 势的形成与维持。吴国 与魏国合作,得到荆州 国“左右逢源”战略的 对三分的形成与维持可 |
夺战中处在中间人的地 将以吴国为下个目标, ,好让自己在存活下来 的“左右逢源”战略, 这一大便宜,但后来又 大成功。由于吴国在对 以说是出了最大的力度 |
魏国:魏国是三国 占中原地区,魏国俨然 力,其实足以消灭吴蜀 组织性的大规模入侵呢 |
中最为强大的国家,无 就是正统,因此有关文 两国,但是为什么魏国 ? |
论经济、军事、内政等 献的记载,多以魏国的 在曹操死后到灭蜀战争 |
都居三国榜首。因为霸 年号为主。以魏国的国 之间,一直没有进行有 |
一方面是地广的问 魏国的防线极长,不但 |
题。地广虽然有很大的 机动力不及蜀吴二国, |
收入,但是需要的兵力 而且能调动的兵力也相 |
物质也相对增大。由于 对减少。 |
而另一方面就是魏 魏国既然占据中原之地 这么大的好处,魏国当 统一战,虽然有很大机 果在吴蜀国力式微时发 而且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变,以慢打快。因此无 一定程度上也放缓了历 天下之势的形成与维持 |
国的战略。魏国战略以 ,发展空间极大,与吴 然不需要急着去进行统 会胜利,但是损失会增 动统一战,就如同破竹 。因此,魏国领导人一 论吴蜀如何急着挑战, 史的进程,但是却比吴 献出的力量最少。 |
“以守为攻”为概括, 蜀的差距就会随着年月 一战争。因为如果在吴 大。这种消耗战术并不 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般偏向这种“以守为攻 魏国都以守势对抗。魏 蜀的自保战略积极得多 |
与蜀国战略刚刚相反。 逐渐增大。既然占据着 蜀国力顶峰时与之进行 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 不但能保证收复吴蜀, ”的战略,以不变应万 国的这种战略,虽然在 。可以说,魏国为三分 |
总结:魏蜀吴三国 持出了不少力。而三分 吴国偏向蜀国而非左右 展献出宝贵的力量。但 一个良好正常的历史发 |
的战略虽然各自不同, 天下之势,在司马氏上 逢源后正式破裂。虽然 是由于三国战略多以形 展势头。 |
但是却有异曲同功之妙 台打乱魏国战略、姜维 三国在自保自强的大前 成与维持三分天下之势 |
,都为三分的形成与维 误解诸葛亮北伐用意、 提下都为中国文化的发 为主,因此三分并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