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军确实没有参加赤壁之战
当前,大家普遍认为是周瑜和刘备军联合在赤壁击败了曹操,而实际上,刘备军兵没有参加赤壁之战,只有刘备本人(自然带领若干亲兵卫队)与周瑜的三万大军一起参加。本文就此问题加以论证。
论据一,《吴书》记载: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K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这里,当鲁肃与关羽谈判要求归还荆州时,关羽的答辩词却仅仅提到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而一字未提刘备方面大将如何出力,军队如何奋勇作战。而关羽和鲁肃都是比较诚实的人物。因此,可以说明,包括关羽本人在内的刘备军队主力,并没有参加赤壁作战。
论据二,《江表传》记载: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可知,刘备实际上命关羽、张飞二人带领2000兵,没有与周瑜军一起前进,而是故意拖在后面,因此没有赶上参加赤壁决战阶段,但是有可能参加后来的追击作战。
论据三,《三国志》刘备方面大将的个人传记,均没有他们参加赤壁之战的记载。包括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
――一个军事常事,总司令是不会自己带领部队亲自作战的,其下面必然有亲自带兵的师长、团长,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清楚。看看孙权方面,基本上所有参加赤壁之战的将领,在个人传记里多多少少都有记载,因为这是非常著名的胜利(名单如下:周瑜、鲁肃、吕蒙、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甘宁、凌统、吕范)。而反观刘备方面,除刘备本人外,无人有参战记录。
如果一支军队,其带兵的师长、团长均不在战场,就可以确定此部队也不会在战场上。
论据四,《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请注意文章中的用词:“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两次都是个人与孙权方面的大军并列提,这说明,先主个人在这个行动中就代表着整个刘备方面参加的部队。否则,不应当以个人与大军相提并论。
论据五,如果刘备军主力参加赤壁之战,如某些朋友人认为的那样,是周瑜3万与刘备2万,那后来刘备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求孙权借荆州了。
――实际上,由于刘备军在关键的赤壁之战中没有出力,因此后来,先要求周瑜分南郡南岸地,再要冒生命危险去求孙权借荆州。而且后来夺取益州后还要归还全部荆州地盘。
不要否认刘备借过荆州: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先主传)――这说明刘备也承认借荆州,只是想拖延归还的时间而已。
――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吴主传)――意思与《先主传》相同。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鲁肃传)
这些都说明,刘备确实向孙权借了荆州南郡、武陵、桂阳、长沙、零陵,刘备也是认账的。孙权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先要求刘备归还这5郡,刘备不肯后,又退而要求先归还3郡,刘备还是不肯,结果险些造成双方的大战。
之所以刘备方面如此被动,起因就是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方面实在没有出什么力。
论据一,《吴书》记载: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K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这里,当鲁肃与关羽谈判要求归还荆州时,关羽的答辩词却仅仅提到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而一字未提刘备方面大将如何出力,军队如何奋勇作战。而关羽和鲁肃都是比较诚实的人物。因此,可以说明,包括关羽本人在内的刘备军队主力,并没有参加赤壁作战。
论据二,《江表传》记载: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可知,刘备实际上命关羽、张飞二人带领2000兵,没有与周瑜军一起前进,而是故意拖在后面,因此没有赶上参加赤壁决战阶段,但是有可能参加后来的追击作战。
论据三,《三国志》刘备方面大将的个人传记,均没有他们参加赤壁之战的记载。包括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
――一个军事常事,总司令是不会自己带领部队亲自作战的,其下面必然有亲自带兵的师长、团长,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清楚。看看孙权方面,基本上所有参加赤壁之战的将领,在个人传记里多多少少都有记载,因为这是非常著名的胜利(名单如下:周瑜、鲁肃、吕蒙、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甘宁、凌统、吕范)。而反观刘备方面,除刘备本人外,无人有参战记录。
如果一支军队,其带兵的师长、团长均不在战场,就可以确定此部队也不会在战场上。
论据四,《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请注意文章中的用词:“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两次都是个人与孙权方面的大军并列提,这说明,先主个人在这个行动中就代表着整个刘备方面参加的部队。否则,不应当以个人与大军相提并论。
论据五,如果刘备军主力参加赤壁之战,如某些朋友人认为的那样,是周瑜3万与刘备2万,那后来刘备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求孙权借荆州了。
――实际上,由于刘备军在关键的赤壁之战中没有出力,因此后来,先要求周瑜分南郡南岸地,再要冒生命危险去求孙权借荆州。而且后来夺取益州后还要归还全部荆州地盘。
不要否认刘备借过荆州: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先主传)――这说明刘备也承认借荆州,只是想拖延归还的时间而已。
――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吴主传)――意思与《先主传》相同。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鲁肃传)
这些都说明,刘备确实向孙权借了荆州南郡、武陵、桂阳、长沙、零陵,刘备也是认账的。孙权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先要求刘备归还这5郡,刘备不肯后,又退而要求先归还3郡,刘备还是不肯,结果险些造成双方的大战。
之所以刘备方面如此被动,起因就是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方面实在没有出什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