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功过与荆州之失
不管我们多么喜欢关羽,荆州毕竟丢了!
荆州先后成为曹操、关羽和刘备的滑铁卢,湘楚大地全入吴之掌股,鼎足之势才算真正地稳定下来。
很多人津津乐道诸葛亮的隆中对,我以为那只是年轻人理想化的思维,真的实践起来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句“外结好孙权”似乎很容易,孙权想要什么?什么样的战略地图才能让他与你比较放心的合作?一句话――战略均势。
赤壁战后,孙刘虽然大胜,但曹操的根本没有动摇,刘备气候已成,孙权是不得已才把荆州“借”了出去,无论如何他现在需要刘备。但围绕荆州而起的麻烦从未间断,孙刘之间的政治蜜月并不和谐。
孙权的北伐让他彻底明白了中原难图的现实,他的目光就盯在了荆州。根据双边协定刘备取得益州、荆州“还”给东吴,可刘备“忘了”!孙权干脆派出官员去接管,结果可想而知。孙权只有诉诸武力了,这是夺取荆州的大好时机,前者刘备率兵入川,除庞统外他把所有重量级的人物留在了荆州。《先主传》称此时的荆州由诸葛亮、关羽共同执掌,诸葛有治才、关张有将略,动起手来多半捞不到实惠,所以才上演了一出“截江夺斗”的闹剧。
诸葛亮、关羽共掌荆州这一段时期应当是和睦的,不然日后他为何书与诸葛问马超如何?问别人不行吗?(由于张飞与他的关系,故不问之,其他人皆可)可见二人相处得不赖,当然以孔明之顾全大局怎会计较以前为其所轻?刘备后院基本安静固赖关、张之力,但孔明居功第一。
然而刘璋这条“守户之犬”并非想象中那么好收拾,不但攻战三年,还赔上庞统,虽然黄魏迅速成长,但实力已损,不得不抽调荆州兵将。益州虽下,荆州已虚,恢复必须假以时日,而可堪一战的将领也只有关羽,他的才干也不堪独守,但孙权却没有直取南郡,却攻略长沙诸郡,不外以下考虑,1、荆州的主要实力集于南郡,城坚粮足。2、羽素有虎将之名,与之交手万一不能迅速击败使战事迁延与己不利。3、荆南人心并不稳定,临之以威晓之以利不难搞定,关羽手头那点血本,必不敢轻出,只有徒呼奈何!趁刘备未到,尽可能多占地盘,刘备想抢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他俩早晚得互相需要。
事实正如上述。但孙权西面仍是无险可守,一旦刘备得势,他拿什么与之抗衡?关羽对他的威胁远比对曹操大!
关羽的日子倒一天天好了起来,北有长江,南有重山,背后是险固的西川,虽然荆州半壁已失,却使他的防线更加集中,对孙权的威胁一如既往。荆州的富饶使他得以扩充了军队,可谓攻守之势操之在我!
随着汉中到手,刘备集团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孙权。当东吴再次提出领土要求时,刘备只赏了孙权一个冷屁股!鲁肃曾在著名的单刀会怒斥关羽,关羽则明目张胆地耍赖,双边关系已很难维持了。这就不能说关羽的外交手段太差了,这种危险的平衡应想方设法维系得越久越好,他却还不断地挑衅!若不是居吴上游占尽优势,孙权早就动手了,东吴并不惧其人而是惧其势。就算东吴诸将皆非羽之对手,但倾国而来关羽也支吾不了,一者时机未至,二者曹公在北,三者忌备出川,四者羽在上游,皆兵家大忌。(所以日后陆逊不放刘备过夷陵,否则蜀军摆开塞江而下一切都完了。)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吴方才迟迟没有动手。事但当知其所行其所不行,何惧一人哉!
北伐开始了,关羽当年曾在江北连败,他憋足了劲要一雪前耻,初时战绩很不错,曹仁大溃主力几乎全部被歼,曹仁的失误就是与关羽硬碰!他所部虽多,但沿江布防、分守郡县力已分散,且羽挟锐而来,应坚壁清野集中防守襄、樊,待其师老一鼓可败,但他没有这么做,以至险些为关羽吃光,好在他拼死守住了襄樊二城,若没有满伯宁剖析得失、自己平时颇得众心,非坏大事不可!
于禁的到来不但没有成功解围,反而全军尽没大长羽之气焰。我不同意“非战之罪”的遁辞,为大将者当察地理、知形势,于禁有名将之誉,却让关羽钻了如许大的空子!何能辞其咎?
我也不同意关羽一无是处的说法,刘备由小吏成为一方诸侯,没有羽、飞之助早就败亡无地了。徐州第一次丢失在张飞与曹豹的争端上,不要以为陶使君一句话就能让所有旧吏服从这个贩履之徒!曹操一样让吕布抄过老窝。而徐州的第二次丢失既有实力的不足、又有对手的水平因素。刘关张那是曹操之敌?何况他还有一大堆猛将良谋?即使如此,曹操仍是率众亲征,徐州四战之地,几经易手又曾受操之屠戮,实力如何能抗?又没有盟友的支援,整个三国谁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得胜?唯一有点可能的也就是曹操(我看也悬)。
徐州迅速瓦解,关羽被围投降,后人多有美化,我看大可不必!刘备若是死了,他肯定死心踏地为曹操效命,但刘备还活者,一则羽重故主之情,二则他始终认为备能成大事,三则在刘备手下何等地位?只要刘备还在,他早晚必去。
关羽的武艺不必多谈,但光有武艺一健卒耳,他的将才初期没有记载,但我以为不弱,否则刘备早就不存在了。有人乐道他在江北败于乐进、文聘诸人,那有从来不败的将军?真那么差,吴魏为何常称其为“熊虎之将”、“万人之敌”?只能说他有大将之才无周旋之能,特别是荆州这样复杂的地方。换做张辽等人一样不灵,若是司马、陆逊、吕蒙、羊侃、陆抗这等人物方可居之。战争不是球赛,吕、陆凭什么与他当头硬拼?吴的本钱、地势此时最差,怎能争一时之气,这才是统帅的水平!吕蒙之“病”实为东吴的将来啊。
我考证不出北伐的命令出自何方,如是关某专擅,那他该杀!侧翼不稳他还要轻出,该不是烧糊涂了吧?如果是成都的命令,他第一个反映就应该是谏阻!“隆中对”这种垃圾战略竟让人吹了一千多年!史家只陶醉在文字的美好,根本就忽略了孙权的安全需求,他凭什么为你牵制曹操?凭什么傻瓜一样看着你收取中原再回头一口吃掉自己?这个地方既能牵制曹操又能威胁东吴,能守住就是上上之策了!关羽身居此位而不言即为有罪!
不能不说关羽的北伐还是对曹操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若襄樊有失,汉中荆襄连为一体,刘备杀奔长安,关羽只需为之形势,大事去矣!许昌大本营的司马、蒋济一眼就看破了关羽的弱点,他们与前线的满宠不谋而合。
而关羽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小小的樊城让他师老兵疲,曹操的各路大军日渐逼近,就是樊城易手,他也必然受困,樊城的工事他有多少时间修复?他的给养还能支撑多久?此时他有足够的时间凯旋而归!糜芳等人也看不到劝降的使节了。这样的战果也足以让他傲视群伦了,以后谁敢正视他的南郡?可他直到曹操亲到摩陂、徐晃敢于进军他才意识到危险,这样的头脑怎能受此大任呢?
不必强调与东吴的关系如何去维持,让那个诸葛亮在此虚国远征试试!我看他在曹仁面前都讨不到几分便宜!此时的诸葛亮还没从教训中成长起来。而且糜芳对他这个后来居上的家伙服气吗?
关羽北伐时日不少,蜀无一兵一将益其后,也无一军出汉中为之形势,的为千古之迷,若是成都欲其败亡,那关羽此战何罪之有?
荆州先后成为曹操、关羽和刘备的滑铁卢,湘楚大地全入吴之掌股,鼎足之势才算真正地稳定下来。
很多人津津乐道诸葛亮的隆中对,我以为那只是年轻人理想化的思维,真的实践起来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句“外结好孙权”似乎很容易,孙权想要什么?什么样的战略地图才能让他与你比较放心的合作?一句话――战略均势。
赤壁战后,孙刘虽然大胜,但曹操的根本没有动摇,刘备气候已成,孙权是不得已才把荆州“借”了出去,无论如何他现在需要刘备。但围绕荆州而起的麻烦从未间断,孙刘之间的政治蜜月并不和谐。
孙权的北伐让他彻底明白了中原难图的现实,他的目光就盯在了荆州。根据双边协定刘备取得益州、荆州“还”给东吴,可刘备“忘了”!孙权干脆派出官员去接管,结果可想而知。孙权只有诉诸武力了,这是夺取荆州的大好时机,前者刘备率兵入川,除庞统外他把所有重量级的人物留在了荆州。《先主传》称此时的荆州由诸葛亮、关羽共同执掌,诸葛有治才、关张有将略,动起手来多半捞不到实惠,所以才上演了一出“截江夺斗”的闹剧。
诸葛亮、关羽共掌荆州这一段时期应当是和睦的,不然日后他为何书与诸葛问马超如何?问别人不行吗?(由于张飞与他的关系,故不问之,其他人皆可)可见二人相处得不赖,当然以孔明之顾全大局怎会计较以前为其所轻?刘备后院基本安静固赖关、张之力,但孔明居功第一。
然而刘璋这条“守户之犬”并非想象中那么好收拾,不但攻战三年,还赔上庞统,虽然黄魏迅速成长,但实力已损,不得不抽调荆州兵将。益州虽下,荆州已虚,恢复必须假以时日,而可堪一战的将领也只有关羽,他的才干也不堪独守,但孙权却没有直取南郡,却攻略长沙诸郡,不外以下考虑,1、荆州的主要实力集于南郡,城坚粮足。2、羽素有虎将之名,与之交手万一不能迅速击败使战事迁延与己不利。3、荆南人心并不稳定,临之以威晓之以利不难搞定,关羽手头那点血本,必不敢轻出,只有徒呼奈何!趁刘备未到,尽可能多占地盘,刘备想抢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他俩早晚得互相需要。
事实正如上述。但孙权西面仍是无险可守,一旦刘备得势,他拿什么与之抗衡?关羽对他的威胁远比对曹操大!
关羽的日子倒一天天好了起来,北有长江,南有重山,背后是险固的西川,虽然荆州半壁已失,却使他的防线更加集中,对孙权的威胁一如既往。荆州的富饶使他得以扩充了军队,可谓攻守之势操之在我!
随着汉中到手,刘备集团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孙权。当东吴再次提出领土要求时,刘备只赏了孙权一个冷屁股!鲁肃曾在著名的单刀会怒斥关羽,关羽则明目张胆地耍赖,双边关系已很难维持了。这就不能说关羽的外交手段太差了,这种危险的平衡应想方设法维系得越久越好,他却还不断地挑衅!若不是居吴上游占尽优势,孙权早就动手了,东吴并不惧其人而是惧其势。就算东吴诸将皆非羽之对手,但倾国而来关羽也支吾不了,一者时机未至,二者曹公在北,三者忌备出川,四者羽在上游,皆兵家大忌。(所以日后陆逊不放刘备过夷陵,否则蜀军摆开塞江而下一切都完了。)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吴方才迟迟没有动手。事但当知其所行其所不行,何惧一人哉!
北伐开始了,关羽当年曾在江北连败,他憋足了劲要一雪前耻,初时战绩很不错,曹仁大溃主力几乎全部被歼,曹仁的失误就是与关羽硬碰!他所部虽多,但沿江布防、分守郡县力已分散,且羽挟锐而来,应坚壁清野集中防守襄、樊,待其师老一鼓可败,但他没有这么做,以至险些为关羽吃光,好在他拼死守住了襄樊二城,若没有满伯宁剖析得失、自己平时颇得众心,非坏大事不可!
于禁的到来不但没有成功解围,反而全军尽没大长羽之气焰。我不同意“非战之罪”的遁辞,为大将者当察地理、知形势,于禁有名将之誉,却让关羽钻了如许大的空子!何能辞其咎?
我也不同意关羽一无是处的说法,刘备由小吏成为一方诸侯,没有羽、飞之助早就败亡无地了。徐州第一次丢失在张飞与曹豹的争端上,不要以为陶使君一句话就能让所有旧吏服从这个贩履之徒!曹操一样让吕布抄过老窝。而徐州的第二次丢失既有实力的不足、又有对手的水平因素。刘关张那是曹操之敌?何况他还有一大堆猛将良谋?即使如此,曹操仍是率众亲征,徐州四战之地,几经易手又曾受操之屠戮,实力如何能抗?又没有盟友的支援,整个三国谁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得胜?唯一有点可能的也就是曹操(我看也悬)。
徐州迅速瓦解,关羽被围投降,后人多有美化,我看大可不必!刘备若是死了,他肯定死心踏地为曹操效命,但刘备还活者,一则羽重故主之情,二则他始终认为备能成大事,三则在刘备手下何等地位?只要刘备还在,他早晚必去。
关羽的武艺不必多谈,但光有武艺一健卒耳,他的将才初期没有记载,但我以为不弱,否则刘备早就不存在了。有人乐道他在江北败于乐进、文聘诸人,那有从来不败的将军?真那么差,吴魏为何常称其为“熊虎之将”、“万人之敌”?只能说他有大将之才无周旋之能,特别是荆州这样复杂的地方。换做张辽等人一样不灵,若是司马、陆逊、吕蒙、羊侃、陆抗这等人物方可居之。战争不是球赛,吕、陆凭什么与他当头硬拼?吴的本钱、地势此时最差,怎能争一时之气,这才是统帅的水平!吕蒙之“病”实为东吴的将来啊。
我考证不出北伐的命令出自何方,如是关某专擅,那他该杀!侧翼不稳他还要轻出,该不是烧糊涂了吧?如果是成都的命令,他第一个反映就应该是谏阻!“隆中对”这种垃圾战略竟让人吹了一千多年!史家只陶醉在文字的美好,根本就忽略了孙权的安全需求,他凭什么为你牵制曹操?凭什么傻瓜一样看着你收取中原再回头一口吃掉自己?这个地方既能牵制曹操又能威胁东吴,能守住就是上上之策了!关羽身居此位而不言即为有罪!
不能不说关羽的北伐还是对曹操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若襄樊有失,汉中荆襄连为一体,刘备杀奔长安,关羽只需为之形势,大事去矣!许昌大本营的司马、蒋济一眼就看破了关羽的弱点,他们与前线的满宠不谋而合。
而关羽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小小的樊城让他师老兵疲,曹操的各路大军日渐逼近,就是樊城易手,他也必然受困,樊城的工事他有多少时间修复?他的给养还能支撑多久?此时他有足够的时间凯旋而归!糜芳等人也看不到劝降的使节了。这样的战果也足以让他傲视群伦了,以后谁敢正视他的南郡?可他直到曹操亲到摩陂、徐晃敢于进军他才意识到危险,这样的头脑怎能受此大任呢?
不必强调与东吴的关系如何去维持,让那个诸葛亮在此虚国远征试试!我看他在曹仁面前都讨不到几分便宜!此时的诸葛亮还没从教训中成长起来。而且糜芳对他这个后来居上的家伙服气吗?
关羽北伐时日不少,蜀无一兵一将益其后,也无一军出汉中为之形势,的为千古之迷,若是成都欲其败亡,那关羽此战何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