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赵云
我认为评价赵云应综合演义、志和云别传(我认为可补陈志的不足)来进行。但说此公无敌就不免小儿之见了,从演义中看赵云虽名列五虎,但始终都是偏军之任,其将才可知,他应属于晚成型的将军,从龙多年,位止于镇军将军,尚不如马忠、高翔之流。有人说刘备用人重门第所以赵云官位不显,那黄忠、魏延作何解释?还有人说他没机会,从龙多年可说是久经沙场,难到就没有表现的机会?足证他是骁勇有余(否则大耳贼也不会看上他),将略不足。
刘备一生有五大转折点。一、坐领徐州;二、赤壁大战;三、兼并刘璋;四、夺取汉中;五、夷陵大败。赵云或多或少都有参与(演义中赵云尚未跟随刘备,但志及云别传中都在此之前。夷陵之战任后方接应),使赵云成名后世的是救阿斗,志与别传写得都不够夸张,演义则夸张之极,不但八十万军中纵横无敌还杀将五十余人,民间传得更是离谱儿。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八十万大军在长阪坡是根本摆不开的,曹操的部队是先锋轻骑人数并不很多,但仍优于刘备,装备和战力更远过之,这支部队的任务是咬住刘的尾巴最好歼灭或是断其归路和阻碍与江夏援军的联系最终聚歼刘备,可这支部队遇到的是漫山遍野的百姓(刘备最好的阻击队伍),混乱可想而知,赵云正是利用这种混乱救了阿斗和甘夫人,首先,曹军将领不会太理会人数不多的小股游军,他的目标很明确――刘备,否则五虎大将全伙俱在也只能马革裹尸了。
最终的胜利逃亡靠的也不是张飞的狮子吼,而是那二十骑疑兵和老张的镇定自若(敢一人独对大众必有所恃,也许江夏援兵已经赶到了)。
夺取荆州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地位虽不及关张(关早有偏将军的头衔,张也早有中郎将的**),但也相差不远,关张也无非杂号而已。
据云别传,赵云又以偏将军领桂阳太守,我认为是可信的,桂阳地僻新附,非亲信武将不可守,但为时可能很短,他很快又被调回荆州,任左将军府留营司马(刘备的办公室主任),特使掌内事。当时刘备西征,而后院并不安稳,孙夫人万一生变,刘备就进退两难了。所以掌管内事的人第一要求是亲信,第二要稳重重识大体,此时关羽镇襄阳备曹操,张飞守南郡东可防孙权南可制诸郡,诸葛亮又事务繁重,遍观诸将非赵云莫属,事实证明刘备很会用人。
而西征前线并不如意,军师中郎将庞统战死,刘黄魏战果不佳,兵力已不足用,刘备急令诸葛亮张飞赵云驰援,诸葛亮赵云一路(事实上赵应当是这一路的副将而非诸葛亮的一般部属)、张飞自为一路。夺取西川后,赵云又谏阻刘备瓜分大户田宅,显示出一定的政治眼光,此时他已是翊军将军了,但指挥才干还没能得到更大的锻炼。
曹操降张鲁收汉中,赵云迎来了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援黄忠救张著空营计败曹兵,得到刘左将军“一身是胆”的评价(张非在长阪桥更险、更胆大也没见老刘夸过),但于大局而言,此战一未斩将,二没夺地,按军法只赏不升。刘备称王汉中并以大司马开府,大封群臣,首席大官是许靖(刘是不得以)拜太傅,其次法正封尚书令(功劳第一),其次关马张黄分别为前、左、右、后将军(关独撑荆州,张飞攻城掠地在古代都属大功,马超一方诸侯,黄忠升得最快是因为功劳最多),起家部曲的魏延更是一跃成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此后一直位在赵云之上),而诸葛亮仍是入川后进的军师将军(可没少赏赐,权力也颇重),赵云只在“其余升赏有差”中。
关羽败亡后,刘备称帝,赵云好象也没升迁(刘备也有点不够意思),东征前赵的进谏再次证实他的政治眼光(云别传称他是受人劝告而进言,我以为赵云应为九卿之选)。
赵云的升迁是在后主即位,做了中护军(军中文职,权不小)、征南将军(蜀为杂号),再迁镇东将军(蜀多承汉制,大将军、车骑、骠骑、卫将军以及加“大”的之外,以前、左、右、后将军为尊,其次就以四镇为重将了,所以这一职务还是很重要的)。年老的赵云又一次上了前线,
不过这一次吃了败仗(主要责任在诸葛亮),若是年轻时,这一败就可能全军崩溃(当年没少跟刘关张受这种罪),但此时他已戎马多年是成熟的老将(胜败互见的老将多很可怕),所亲自断后,全师而退,若象当年长阪大败(幸有百姓挡灾和张飞用计)不但一身难保,还可能使曹军两路夹击直取汉中,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结果是诸葛亮自贬三等(做个样子罢了),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不如刘备远矣,若刘备很可能升迁赵云,这一战比当年的汉水之战赵云的功劳大得多)不就去世。
关于谥号,最早唯有诸葛亮、法正,肆后有蒋、费二人,赵云是与关张马黄庞统一并见谥的,请注意,是”一并“。
严格说来,赵云的功劳、名位不及关张黄魏,主要原因是他是一名晚成的将领,同时他还有着较高的政治素质,也是一名很职业的军人,只能说他命不好罢了。
赵云之勇演义中有夸张,但有根据,三国志也有描写,却大可不必认为强过关张,从魏吴两国的评价就知道了,但就武艺而言,与关张比差距极其有限,大概是温侯和张飞之差吧。
刘备一生有五大转折点。一、坐领徐州;二、赤壁大战;三、兼并刘璋;四、夺取汉中;五、夷陵大败。赵云或多或少都有参与(演义中赵云尚未跟随刘备,但志及云别传中都在此之前。夷陵之战任后方接应),使赵云成名后世的是救阿斗,志与别传写得都不够夸张,演义则夸张之极,不但八十万军中纵横无敌还杀将五十余人,民间传得更是离谱儿。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八十万大军在长阪坡是根本摆不开的,曹操的部队是先锋轻骑人数并不很多,但仍优于刘备,装备和战力更远过之,这支部队的任务是咬住刘的尾巴最好歼灭或是断其归路和阻碍与江夏援军的联系最终聚歼刘备,可这支部队遇到的是漫山遍野的百姓(刘备最好的阻击队伍),混乱可想而知,赵云正是利用这种混乱救了阿斗和甘夫人,首先,曹军将领不会太理会人数不多的小股游军,他的目标很明确――刘备,否则五虎大将全伙俱在也只能马革裹尸了。
最终的胜利逃亡靠的也不是张飞的狮子吼,而是那二十骑疑兵和老张的镇定自若(敢一人独对大众必有所恃,也许江夏援兵已经赶到了)。
夺取荆州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地位虽不及关张(关早有偏将军的头衔,张也早有中郎将的**),但也相差不远,关张也无非杂号而已。
据云别传,赵云又以偏将军领桂阳太守,我认为是可信的,桂阳地僻新附,非亲信武将不可守,但为时可能很短,他很快又被调回荆州,任左将军府留营司马(刘备的办公室主任),特使掌内事。当时刘备西征,而后院并不安稳,孙夫人万一生变,刘备就进退两难了。所以掌管内事的人第一要求是亲信,第二要稳重重识大体,此时关羽镇襄阳备曹操,张飞守南郡东可防孙权南可制诸郡,诸葛亮又事务繁重,遍观诸将非赵云莫属,事实证明刘备很会用人。
而西征前线并不如意,军师中郎将庞统战死,刘黄魏战果不佳,兵力已不足用,刘备急令诸葛亮张飞赵云驰援,诸葛亮赵云一路(事实上赵应当是这一路的副将而非诸葛亮的一般部属)、张飞自为一路。夺取西川后,赵云又谏阻刘备瓜分大户田宅,显示出一定的政治眼光,此时他已是翊军将军了,但指挥才干还没能得到更大的锻炼。
曹操降张鲁收汉中,赵云迎来了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援黄忠救张著空营计败曹兵,得到刘左将军“一身是胆”的评价(张非在长阪桥更险、更胆大也没见老刘夸过),但于大局而言,此战一未斩将,二没夺地,按军法只赏不升。刘备称王汉中并以大司马开府,大封群臣,首席大官是许靖(刘是不得以)拜太傅,其次法正封尚书令(功劳第一),其次关马张黄分别为前、左、右、后将军(关独撑荆州,张飞攻城掠地在古代都属大功,马超一方诸侯,黄忠升得最快是因为功劳最多),起家部曲的魏延更是一跃成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此后一直位在赵云之上),而诸葛亮仍是入川后进的军师将军(可没少赏赐,权力也颇重),赵云只在“其余升赏有差”中。
关羽败亡后,刘备称帝,赵云好象也没升迁(刘备也有点不够意思),东征前赵的进谏再次证实他的政治眼光(云别传称他是受人劝告而进言,我以为赵云应为九卿之选)。
赵云的升迁是在后主即位,做了中护军(军中文职,权不小)、征南将军(蜀为杂号),再迁镇东将军(蜀多承汉制,大将军、车骑、骠骑、卫将军以及加“大”的之外,以前、左、右、后将军为尊,其次就以四镇为重将了,所以这一职务还是很重要的)。年老的赵云又一次上了前线,
不过这一次吃了败仗(主要责任在诸葛亮),若是年轻时,这一败就可能全军崩溃(当年没少跟刘关张受这种罪),但此时他已戎马多年是成熟的老将(胜败互见的老将多很可怕),所亲自断后,全师而退,若象当年长阪大败(幸有百姓挡灾和张飞用计)不但一身难保,还可能使曹军两路夹击直取汉中,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结果是诸葛亮自贬三等(做个样子罢了),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不如刘备远矣,若刘备很可能升迁赵云,这一战比当年的汉水之战赵云的功劳大得多)不就去世。
关于谥号,最早唯有诸葛亮、法正,肆后有蒋、费二人,赵云是与关张马黄庞统一并见谥的,请注意,是”一并“。
严格说来,赵云的功劳、名位不及关张黄魏,主要原因是他是一名晚成的将领,同时他还有着较高的政治素质,也是一名很职业的军人,只能说他命不好罢了。
赵云之勇演义中有夸张,但有根据,三国志也有描写,却大可不必认为强过关张,从魏吴两国的评价就知道了,但就武艺而言,与关张比差距极其有限,大概是温侯和张飞之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