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在孔明北伐中的战略地位(下)
(三)评估阻援的必要性
(1)以寡击众、自身难保
官渡之战本为曹操与袁绍之缠斗以寡击众;
赤壁之战为刘备与孙权联合作战以寡击众;
祁山之战亦为孔明以蜀征魏北伐以寡击众。
三者皆为弱方向强方作殊死战,弱方集中兵力都来不及,焉有自散兵力执行阻援,此举无异于自减兵力及势均力薄。一来分兵也无法阻援,二来使大本营兵力削弱,自废手脚将造成敌优己劣。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阻援?万一在官渡被打败,根本就不用多想打击袁绍援军,所以曹操不如把兵力集中在官渡或在官渡「附近」运作奇袭,没有必要分兵「遥远」的黎阳;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完全没有阻援的必要,赤壁就是场硬仗,顶多在「附近」乌林激战,那能分兵绕路「遥远」的江陵而阻截曹操的援军;同理孔明北伐祁山,就算要动作也是在「附近」的卤城或上��,没事分兵到「遥远」的街亭,明为阻援合攻,实则分兵力散。
曹操在官渡没有阻援的打算,正如刘备与孙权在赤壁没有阻援的计划,他们为何不采用阻援的战术呢?同理点评孔明出祁山之街亭阻援,如果说用马谡占据街亭若是为了阻援,可见孔明用兵眼光不如曹操、刘备与孙权,难怪北伐会失利。
(2)交战攻杀、分合利害
为何赤壁与官渡不需要阻援呢?噢,原来是两军对垒互杀,敢情祁山之役不算两军对垒互杀?孔明第四次北伐时,又为何不在街亭分兵呢?据说那可是阻援,原来孔明北伐就败在没有阻援,特别是第四次北伐。这点疑问,常常用来与第一次北伐参照比较,因为首攻祁山而损失街亭部众的孔明,就等同后来攻围祁山的孔明,用以证明街亭没有阻援的战略必要。在祁山两军对垒尚且不拔,焉有余力分兵「遥远」的街亭,不如去「附近」的上��割割麦,继续再战祁山。第四次北伐,孔明先攻祁山又有余暇在「附近」上��割麦,就是没空不取「遥远」的街亭。
推说司马懿已到略阳而近街亭也不是理由,按孔明先出祁山及分兵上��击破郭淮、费曜,孔明最初用兵有机会占领街亭,正如第一次北伐时马谡的进军。但第四次孔明北伐先围祁山,魏明帝下诏司马懿领军来援,再加计魏卒行军时间,孔明应有充分的时间派兵到街亭,但是孔明却不愿分兵阻援。再说万一孔明真派兵到街亭,也阻止不了上��曹魏守兵对祁山的觊觎,从街亭到祁山还要渡过渭水,但是从上��到祁山走陆地可行,而且祁山到上��比祁山到街亭距离更短,魏卒若从上��而来,街亭在前线阻援的效果,正好因后门洞开,阻援所破。
(3)阻援所需兵力、达成效果
司马懿援军背后代表曹魏大军,任何小蜀的少量阻援部队都抵挡不了,孔明何必从祁山派人到街亭送死?
赤壁重在交战,而不在所谓阻援;正如官渡重在交战,也不在所谓阻援──再看孔明在祁山,也应重在交战,而不在所谓阻援,赤壁及官渡此二事已为祁山作下最好左证。马谡没事去街亭阻什么援?难怪孔明第四次北伐没派人去街亭,否则孔明为何不每次皆伐街亭呢?
曹魏是个拥有数州(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雍州、并州、幽州及部分荆州)的大国,蜀汉则只有益州一州,论兵力比较,纵使扣掉曹魏还有防吴、防乌丸及防匈奴等,曹魏仍比蜀汉更具有优势,孔明北伐确为以少击多之势。曹魏以数州的资源所能动用的援兵不能轻视太少,小蜀不应低估大魏的兵力。
为了掩护孔明第四次北伐时围攻祁山,蜀汉在街亭需要布署多少兵力,才能阻挡曹魏司马懿率领四位将军(张合、郭淮、费曜及戴陵)的大量援军呢?
五、结论
评估地点的战略价值,不必高估街亭的重要性,曹魏没有重兵常驻,即为明证。再论及马谡失败及张合轻取,或者孔明北伐与姜维出兵,皆在陇右对曹魏造成影响,再说姜维曾屠陇右,邓艾在陇右反击以及由陇右出兵灭蜀,可知陇右用兵重点所在、人口聚集及交战焦点──其实在于「陇右各郡」,而非单点街亭一地。再延伸引用赤壁之战及官渡之战互相比较,悉不采用分兵遥远的战术,是以街亭不应责以祁山阻援任务的上佳地点。
以寡击众的数量之比,小蜀面临大魏援军,纵使孔明在街亭集中所有兵力,全力抵挡尚且不一定成功,何况以蜀兵部分兵力而企图阻援呢?昔日赵国虽有四十余万大军,仍被秦国分割,而在长平惨败,赤壁及官渡之战,都是联合集中用兵而以寡击众的好形,若执意远赴街亭阻援而造成蜀汉分兵力散,更难抵抗曹魏浩浩援军。
地点遥远易被分割,还有分兵而军力以少击多,将造成街亭阻援的最大败笔。
(1)以寡击众、自身难保
官渡之战本为曹操与袁绍之缠斗以寡击众;
赤壁之战为刘备与孙权联合作战以寡击众;
祁山之战亦为孔明以蜀征魏北伐以寡击众。
三者皆为弱方向强方作殊死战,弱方集中兵力都来不及,焉有自散兵力执行阻援,此举无异于自减兵力及势均力薄。一来分兵也无法阻援,二来使大本营兵力削弱,自废手脚将造成敌优己劣。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阻援?万一在官渡被打败,根本就不用多想打击袁绍援军,所以曹操不如把兵力集中在官渡或在官渡「附近」运作奇袭,没有必要分兵「遥远」的黎阳;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完全没有阻援的必要,赤壁就是场硬仗,顶多在「附近」乌林激战,那能分兵绕路「遥远」的江陵而阻截曹操的援军;同理孔明北伐祁山,就算要动作也是在「附近」的卤城或上��,没事分兵到「遥远」的街亭,明为阻援合攻,实则分兵力散。
曹操在官渡没有阻援的打算,正如刘备与孙权在赤壁没有阻援的计划,他们为何不采用阻援的战术呢?同理点评孔明出祁山之街亭阻援,如果说用马谡占据街亭若是为了阻援,可见孔明用兵眼光不如曹操、刘备与孙权,难怪北伐会失利。
(2)交战攻杀、分合利害
为何赤壁与官渡不需要阻援呢?噢,原来是两军对垒互杀,敢情祁山之役不算两军对垒互杀?孔明第四次北伐时,又为何不在街亭分兵呢?据说那可是阻援,原来孔明北伐就败在没有阻援,特别是第四次北伐。这点疑问,常常用来与第一次北伐参照比较,因为首攻祁山而损失街亭部众的孔明,就等同后来攻围祁山的孔明,用以证明街亭没有阻援的战略必要。在祁山两军对垒尚且不拔,焉有余力分兵「遥远」的街亭,不如去「附近」的上��割割麦,继续再战祁山。第四次北伐,孔明先攻祁山又有余暇在「附近」上��割麦,就是没空不取「遥远」的街亭。
推说司马懿已到略阳而近街亭也不是理由,按孔明先出祁山及分兵上��击破郭淮、费曜,孔明最初用兵有机会占领街亭,正如第一次北伐时马谡的进军。但第四次孔明北伐先围祁山,魏明帝下诏司马懿领军来援,再加计魏卒行军时间,孔明应有充分的时间派兵到街亭,但是孔明却不愿分兵阻援。再说万一孔明真派兵到街亭,也阻止不了上��曹魏守兵对祁山的觊觎,从街亭到祁山还要渡过渭水,但是从上��到祁山走陆地可行,而且祁山到上��比祁山到街亭距离更短,魏卒若从上��而来,街亭在前线阻援的效果,正好因后门洞开,阻援所破。
(3)阻援所需兵力、达成效果
司马懿援军背后代表曹魏大军,任何小蜀的少量阻援部队都抵挡不了,孔明何必从祁山派人到街亭送死?
赤壁重在交战,而不在所谓阻援;正如官渡重在交战,也不在所谓阻援──再看孔明在祁山,也应重在交战,而不在所谓阻援,赤壁及官渡此二事已为祁山作下最好左证。马谡没事去街亭阻什么援?难怪孔明第四次北伐没派人去街亭,否则孔明为何不每次皆伐街亭呢?
曹魏是个拥有数州(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雍州、并州、幽州及部分荆州)的大国,蜀汉则只有益州一州,论兵力比较,纵使扣掉曹魏还有防吴、防乌丸及防匈奴等,曹魏仍比蜀汉更具有优势,孔明北伐确为以少击多之势。曹魏以数州的资源所能动用的援兵不能轻视太少,小蜀不应低估大魏的兵力。
为了掩护孔明第四次北伐时围攻祁山,蜀汉在街亭需要布署多少兵力,才能阻挡曹魏司马懿率领四位将军(张合、郭淮、费曜及戴陵)的大量援军呢?
五、结论
评估地点的战略价值,不必高估街亭的重要性,曹魏没有重兵常驻,即为明证。再论及马谡失败及张合轻取,或者孔明北伐与姜维出兵,皆在陇右对曹魏造成影响,再说姜维曾屠陇右,邓艾在陇右反击以及由陇右出兵灭蜀,可知陇右用兵重点所在、人口聚集及交战焦点──其实在于「陇右各郡」,而非单点街亭一地。再延伸引用赤壁之战及官渡之战互相比较,悉不采用分兵遥远的战术,是以街亭不应责以祁山阻援任务的上佳地点。
以寡击众的数量之比,小蜀面临大魏援军,纵使孔明在街亭集中所有兵力,全力抵挡尚且不一定成功,何况以蜀兵部分兵力而企图阻援呢?昔日赵国虽有四十余万大军,仍被秦国分割,而在长平惨败,赤壁及官渡之战,都是联合集中用兵而以寡击众的好形,若执意远赴街亭阻援而造成蜀汉分兵力散,更难抵抗曹魏浩浩援军。
地点遥远易被分割,还有分兵而军力以少击多,将造成街亭阻援的最大败笔。